师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院新闻 > 正文

巾帼绽芳华 | "巾帼模范"风采展(五)

发布日期:2025-03-21    作者:     来源: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和妇女工作的重要论述,弘扬新时代女性“立德树人勇担当,巾帼建功绽芳华”的奋斗精神,2138acom太阳集团党委以典型选树为抓手,组织开展了“巾帼模范”“巾帼先锋号”评选工作。经个人申报、部门推荐、评委会严格评审、学校党委会研究审议,刘云鹤等28名同志被授予“巾帼模范”荣誉称号,小学教育教研室等3个集体荣获“巾帼先锋号”荣誉称号。

从三尺讲台的谆谆教诲,到科研创新的攻坚突破;从管理服务的细致入微,到团队协作的凝心聚力——她们以“柔肩担重任”的信念深耕教育沃土,用“奋斗绽芳华”的行动诠释师者初心。此次获评的个人与集体,是学校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先锋缩影,更是新时代女性践行“四自”精神的生动实践。从即日起2138acom太阳集团宣传部、工会特别推出《巾帼模范·师者风采》专栏,集中展播我校优秀女教职工的先进事迹。

让我们共同走近她们的奋斗人生,聆听她们的铿锵足音!

坚守科研初心 砥砺育人使命

化学与化工学院 李煦

一、科研之路:热爱与敬畏同行

科研这条路,听起来高大上,但做起来却充满挑战。做科研就像“打怪升级”,每一个实验都是一场战斗,每一个数据都是一次考验。在科研工作中,我始终怀着敬畏之心,力求每一个数据都经得起推敲。尽管过程艰辛,但正是这种对科学精神的敬畏,让我在科研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入职以来,共主持4项省级科研项目,包括省人社厅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盐地碱蓬中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及其生理活性研究”、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沧州地区盐地碱蓬中有效营养成分综合提取工艺研究”等;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8篇核心期刊论文中,单篇最高被引用48次,这让我深感科研工作的价值与意义。

二、产学研用:让科研“接地气”

科研不能只停留在实验室里,更要“接地气”,服务社会。始终坚持“做接地气的科研”,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与沧州宝来金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帮助企业申请沧州市重大科技专项“揭榜挂帅”项目,获批经费300万元;通过横向课题,帮助企业解决工业混合油精制过程中的痛点问题,降低油品中N、Cl等元素含量,提升油品质量。

此外,促成企业与学院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通过共建《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开展集中实习和生产见习、共同申报河北省技术创新中心等形式,将合作做深、做实,服务地方经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这种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模式,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实际效益,也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

三、科教互促:科研与教学的双向赋能

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始终坚持以科研承托教学挑战度,以课程思政反哺科研伦理。以科研项目为背景,指导学生参加河北省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竞赛,获省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获国家二等奖3项,省级奖项5项。此外,我还指导学生申报获批省、校级大中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育项目各1项,将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设计工程案例,获得学生好评。

作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负责人,我在课堂上讨论“化工人的社会责任”,这种熏陶在科研实验设计中得到体现。我们更注重实验过程对环境的影响,致力于全可食用材料性能的优化和改进,将科研伦理融入每一个实验的规范操作中。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科研是条没有终点的路,每一步留下的脚印,都是对未来的承诺。因为热爱,所以坚守。求知若饥,虚心若愚。春去秋来十五载,一如既往。我将继续在喧嚣中守住初心,在寂寞中耕耘希望。

笃行育桃李,科研展新篇

2024年,对于马学婧老师来说,是充满挑战与收获的一年。在科研方面,她主持的多个项目不仅展现了她的学术能力,更为学校的科研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中,由沧州市科技局资助的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脂滴蛋白PLIN2的互作长非编码RNA的分析与验证”(项目编号:221001002D),自2022年12月启动以来,一直稳步推进。作为项目主持人,马老师带领团队深入探索,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为理解脂滴蛋白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河北省应用技术大学研究会的支持下,马老师还成功主持了“生物信息学项目式教学模式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Y2023102)。该项目于2023年6月启动,历时一年,已于2024年5月顺利结题。通过实践探索,马老师及其团队构建了生物信息学课程的项目式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生物信息学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马老师还积极争取校内资源,主持了2138acom太阳集团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育专项“盐碱胁迫下小麦萌发种子的淀粉酶表达与活性研究”(项目编号:DXSYBL2023007),以及校级教研教改项目“细胞生物学案例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项目编号:2024JGB012)。这两个项目分别聚焦于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为提升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科研论文发表方面,2024年,马老师与团队成员合作在《饲料研究》上发表了题为“小麦淀粉酶的生物信息学、基因表达与活性分析”的论文,另一篇关于脂质颗粒分子动力学模拟及其体外构建研究进展的论文,也已于2025年在《粮食与油脂》上发表。

在教学方面,马老师以其认真的教学态度和严谨的教学风格,赢得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她荣获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的优秀教案奖,以及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的优秀课件奖,充分体现了她在教学准备和教学设计上的用心与投入。同时,作为第十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河北省的优秀指导教师,马老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潜能,为培养未来的科技人才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马学婧老师实干苦干,不仅在科研和教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更为学校的整体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未来的日子里,马老师将继续秉持初心,脚踏实地,融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上一篇:【典型引领】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风采展示(七)

下一篇:我校举办沧州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