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落实河北省教育厅学科专业调整优化“三年大变样”行动部署,推动学科专业高质量发展,3月27日、28日,我校召开学科专业调整优化“三年大变样”工作汇报会。校领导云电军、邢树军、范小振、高颖、周振平、郭玉秀、朱蓬华出席。

会议重点围绕未来三年学科专业调整优化工作进行深入研讨。17个学院院长依次汇报了本学院专业设置规划情况,结合国家政策、社会发展、现实需求、学校自身条件等方面分析了专业保留、撤销、增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针对拟保留专业提出进一步改革发展的思路,就拟新增本科专业的师资队伍、实训条件、校企合作等建设规划进行汇报,并接受与会专家组询证。

云电军强调,学科专业调整优化是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是一项事关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中心工作之一,学校很多资源都是围绕其展开,各部门、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按照省教育厅工作要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云电军肯定了各学院前期工作成效,并就下一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一是继续深入调研。各学院要结合与会专家意见建议,继续加强现状分析、调研论证、数据掌握,进一步明确专业发展方向,深入思考应用型人才的标准和内涵以及具体的培养路径,进一步挖掘和凝练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厘清专业特色、师资力量等现实情况,时刻关注国家战略,紧密连接地方经济社会需求,了解地域文化,把握地区特色产业,站在为学院负责、为学生负责的角度,结合学院定位及优势开展专业优化调整工作,抓住机遇,顺势而为。
二是继续深刻转型。要深刻理解学科专业动态调整的必然性、专业优化调整的前瞻性、未来人才培养的新内涵,要整合相似专业,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师资队伍的转型升级,不断对人才培养方案和师资队伍建设进行深度调整,打破传统教育与产业需求间的壁垒,通过校地互动、校企协同、资源共享、双向赋能,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紧密结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以实践为纽带,推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技术研发与生产服务深度融合。
三是继续深化改革。学科专业调整优化是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要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进一步强化产教融合和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擦亮师范底色,重视师范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引导教师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改革传统教学方式,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带来的变革,思考如何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课堂吸引力与实践教学成效,做强优势学科专业,努力通过课程改革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就业质量,提升学校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郭玉秀结合各学院汇报具体情况,提出三点要求:一是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学科专业调整规划的重要意义。要深刻认识到服务需求是根本导向,学科专业调整规划要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聚焦行业产业发展的前沿领域,紧扣区域基础教育升级、乡村振兴、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解决供给错位的问题;特色发展是生存之道,必须立足学校的办学定位,聚焦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明确学科专业的发展方向,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资源优化是现实选择,我校现有专业中部分专业就业数据、招生就业数据连续预警,师资设备资源分散,必须通过撤并转增实现资源集约化的配置。二是聚焦关键,准确把握调整优化的实施路径。本次调整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要重点抓好四个环节即强化需求侧调研;构建“塔尖重点建设、塔身特色培育、塔基动态调整”的金字塔型专业体系;推进跨学科融合;保障健全保障机制。三是凝聚共识,营造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今年是我校的综合改革年,学科专业调整优化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不能一蹴而就,要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有序开展各项工作,以此次汇报为契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校学科专业建设的新局面,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据悉,我校为落实教育部、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更好服务支撑区域经济发展,推进学校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根据河北省教育厅《关于报送高校学科专业调整优化“三年大变样”行动方案等材料的通知》要求,各学院经过广泛调研、充分论证,制定了本单位的学科专业调整优化“三年大变样”行动方案。

各部门负责人,各学院院长、书记参加会议。教务处处长何兰芝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