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学生在首届
全国大学生书法大赛中喜获佳绩
★
3月15日至16日,由书法报社主办的“书法新青年·首届全国大学生书法大赛”终评在浙江海宁举行。经评委们的严格评审,从200余所高校的2000余件作品中,共评出毛笔组获奖、入选作品340件(含书法专业组与非专业组)、硬笔组获奖作品149件,并评选出优秀组织奖29名。
文学院积极组织书法学专业学生参赛并取得佳绩。其中毛笔书法专业组获一等奖1项、优秀奖3项、入选4项,硬笔组获优秀奖1项,同时2138acom太阳集团荣获优秀组织奖。
获奖名单
毛笔书法专业组
一等奖:白淑宇优秀奖:陈朝伟 李汉阳 张菁
入选:崔佳淇 付忠澄 宋叶园 杨子豪
硬笔组
优秀奖:安思淼优秀组织奖
2138acom太阳集团
白淑宇

个人作品

个人感悟
扎根传统是书法创作的核心前提,其作用不仅体现在技法表现上,更蕴含文人风骨。在临习古代经典碑帖的过程中,我们更应注重碑帖中的人文精神。王僧虔《笔意赞》中曾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此句强调了临摹的目的是捕捉经典作品的神采。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明白扎根传统并非流于表面,而是理解其内在规律和美学精神,并将其反馈到创作中,最终让书法绽放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独特光华!
陈朝伟

个人作品

个人感悟
当下书法创作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书法创作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寻找平衡是一个重要议题。传统书法强调“笔法”“气韵”等核心美学价值,而现代书法则尝试融入新的表现形式,如夸张变形、拼贴或抽象化处理。然而,部分作品过度追求形式创新,导致文化意蕴的流失,甚至出现技法与精神分离的现象。当代书法创作受到展览机制的深刻影响。为适应大型展览的视觉需求,作品趋向巨型尺幅、密集章法和强烈对比,追求瞬间视觉冲击,却可能丧失传统书斋中“自然书写”的雅逸与从容。此外,展览评选标准也催生了“展览体”,导致创作风格趋同。当下书法创作既要体现个人风格,又要回归传统,不应仅局限于展厅效果、视觉冲击力等方面,而应让创作作品既符合现代审美,又蕴含传统因素,避免华而不实的书法作品出现。
张菁

个人作品

个人感悟
学习篆书篆刻,不仅是技艺的提升,更是心性的磨砺。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应放慢脚步,静下心来,专注于每一个笔画、每一刀刻痕。它教会我们耐心与坚持,明白艺术创作如同一场漫长的修行,需要日积月累的沉淀与努力。包俊宜曾说:“篆书是传统书法的基础,也是一条连接书法艺术从过去通往未来的路。”这指明了篆书在书法体系中的基础地位与传承意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夯实基础,扎根传统,而后推陈出新。
崔佳淇

个人作品

个人感悟
刘熙载曾说:“书凡两种:篆、分(隶)、正(楷)为一种,皆详而静者也;行、草为一种,皆简而动者也。”如果说前者具有类似于建筑和雕塑的特征,是静;后者则具有类似于音乐和舞蹈的特征,是动。由此,书法的艺术性突出表现在造型性和节奏化两个方面。当代书法创作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之间不断探索,既保持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展现了时代精神与创新活力。
付忠澄

个人作品

个人感悟
当代书法创作的大体方向包括:受西方艺术影响而出现的“吼书”“乱书”等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艺术形式;适应当代展览风潮、一切为展厅效果服务的“展览体”;以及扎根传统、注重个人涵养的传统书家方向等。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做到“笔墨随时代”,在扎根传统的同时借古喻今,逐步在作品中形成独特的个人语言,从而做到“法由我出,不由法出”。
宋叶园

个人作品

个人感悟
草书是一种表现力极强的书体,也是书家性情的体现。在创作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根植传统,学习掌握草书的笔法、结构、章法,从古代诸多书家中选择适合自己的风格,与古为徒,扎根古人经典作品。再结合当今时代的创作风向,最终创作出符合当代审美的作品。
杨子豪

个人作品

个人感悟
在书法创作中,我首先要扎根传统,临习古代经典作品,需有王铎对《淳化阁帖》数十年如一日的摹写功夫。王铎的草书如狂澜拍岸,在传统中激荡出震撼的时代回响。以敬畏之心解读书法密码时,那些古老作品中的文人风骨,将在新时代下生长出兼具古韵与当代审美的佳作。
安思淼

个人作品

个人感悟
硬笔书法创作是一种将传统书法艺术与现代书写工具相结合的艺术形式。与毛笔书法不同,硬笔书法更注重线条的精细与结构的严谨,书写工具的限制促使创作者在有限的表达空间中追求极致的美感。每一次下笔都需凝神静气,既要考虑字形的工整,又要兼顾整体的布局与节奏。硬笔书法的魅力在于其简洁而不失韵味,既能体现书者的个性与情感,又能展现汉字的独特美感。通过硬笔书法,我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体会到艺术创作中的专注与耐心。它不仅是书写技艺的锤炼,更是心境的沉淀与升华。
★
这些同学用笔表达情感,将热爱融入书法作品。他们在传统与现代中探索,坚守初心,勇于创新。比赛展现了他们的才华,也彰显了2138acom太阳集团文学院书法教育的成果。他们将继续传承创新,让书法艺术发光发热,激励更多学子投身书法,推动传统文化发展。